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 >> 综合报道
世纪的清叹——写给宋美龄!!!
2009-06-11 22:22:34 优品网络
[字体: ]
  
当我得知宋美龄先生在美国逝世的消息,心头的感觉就好象听见了一声叹息,在叹息声中,一朵开放了三个世纪的花朵凋零了,也许无数的人都喜欢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人,但是我却知道,宋美龄不过是尘世中飘落的一片花瓣,美丽并且飘摇,透着难以挥去的忧伤。

   由于种种原因,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这样一个远在重洋之外的女性了解无多,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宋美龄是从那些反映战争年代和电影和电视剧中得到的,优秀的,果敢的,美丽的和雍容华贵的,而事实上的宋美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作为一瓣开在风头的花朵,是如何粉红幽香?这一直是我想要去寻找的答案。

   时代会成为历史,就好象今天会成为昨天,而英雄也会成为传奇,宋美龄在美国的幼年岁月使她皈依了基督,但是在中国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宋美龄作为一个女性的杰出代表,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与蒋先生的婚姻是她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选择,后来张学良陷入绝境,宋美龄又让这个英雄皈依了基督,上帝在两个不同命运的中国人心中成为一种信仰和力量,最后他们都远走他乡,在一个属于异国的土地上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时光,如果说张学良的离世使人想起的是西安事变的话,那么宋美龄的死让人想起的是一个时代,那种从君主走向共和,从苦难走向新生的时代,我无法知道宋美龄的日常起居,但是我依然能够想起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下,硝烟曾经弥漫宋氏三姐妹的脸庞,宋美龄与宋庆龄共同站在中国抗战的前线,向全世界报告中国人的英勇和无畏。她们头上是呼啸的炮弹,而脚下是烧焦的土地。

   宋美龄一生当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就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宋美龄在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她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微笑颔首。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始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向参议院“说几句话”。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准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这段开场白获得了如雷掌声。
      
       宋美龄在参院的演说,举出了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队轰炸日本后,数名飞行员在回航时降落我国山区获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同回家。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一个时代已经远去了,但是宋美龄的光彩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宋美龄为中国抗战最大限度的争取到了美国的支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不失为我们祖国最需要的国际援助,她的美国之行引来了包括罗斯福总统在内的美国政要的赞许和欣赏,更成为当时华盛顿政界的大众情人,她是美丽和幽雅的,带着东方的风采来到太平洋彼岸,成为一时之翘楚,这个让罗斯福夫人“我见诱怜”的女人出色的完成了历史使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尽管如此,当风云变幻之际,宋美龄再次踏上美国国土,为了争取到美国人对内战的支援,但是当时时局已令这位女子十分尴尬,美国人只是象征性的表达了她们的欢迎,她 是如此期待历史再给她一次机会,用自己的魅力挽回将倾的大厦,只是历史是不会重新选择的,因为历史的选择就是唯一的选择。之后颠簸到了台湾,又在蒋中正先生逝世之后旅居美国,渐渐淡出政坛。

   我一直在想,在宋美龄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有没有想念上海,想念南京,想念广州,有没有想念庐山只上的官邸,有没有想念过她生养的土地,我想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对历史做出回味的时候,她回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优雅吗?遗憾吗?在另度天国,她是否还会如此美丽,如此坚强,又是如此颠簸流离?

   世纪的清叹,写在宋美龄逝世之后,这一天,请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不管她曾做对或者做错过什么,我们愿她在主的庇佑之下安息。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