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批判(第五章) - 文化的裂变!!!
2009-06-12 14:49:55 牛二
第五章:文化的裂变
如果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的倒下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的话,那么三株公司从市场的大败退则给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商人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去追寻一种什么样的价值?除了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浪漫主义,或者革命激情,一个企业家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民营企业多灾多难,从最初的萌芽直到后来的发展,民营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政策考验和市场检验,而民营企业家似乎很难从过去那个狂热时代的狂热思维中脱身出来,刚经历了政治的狂热,马上又陷入经济的狂热,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企业家们留下的深深烙印。中国的商人在追寻着商业的本源,追寻着超越于物质和金钱之上的企业价值观,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价值观决定企业经营理念,只有理念决定未来。
最先的探讨并非源于国内,中国人打开国门的时候,亚洲不仅有了四小龙,也崛起了四小虎,更多的东南亚小国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汉语文化圈内开始盛行对儒家文化的研究,认为儒商是主宰亚洲经济振兴的绝对动力,这种对于孔孟哲学的推崇确有其现实意义,亚洲的新兴国家的确得益于儒家文化所主张的那种仁爱,博大、遵守纪律和崇尚亲情,人们努力劳动,商人报效国家,儒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商人形态,不仅为新加坡等东南亚商人所推崇,也得到了中国商人们的追捧,一时间,商人着急的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系统,以儒商自居,儒雅、博爱、仁厚、个人权威,在用人上以家族情感维系团队,主张建立企业的小社会,服从于企业家。而在具体的管理上则表现为关注员工、扶持弱小、实施人性化管理,讲究驭人与权谋,他们更多的是以情感而非制度来维系企业,这种儒商精神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商人,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其广阔的市场,成为很多商人们的终身价值追求。
儒家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振兴和崛起,都并不等于儒商就能够成为主宰商人价值观的一种潮流,更何况儒家思想作为已经有千年历史的体系,其价值观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悖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很多大儒一生的理想,而儒商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一个商人,不如说是一个社会价值的传播者和社会理想的实践者,理想主义必定多于现实主义,形式主义必定多于实用主义。而这种主义对于一个企业的伤害和对商业精神的违背,是不用置疑的,儒商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商人,但在价值观上,最终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商人价值取向,这似乎不是幸运,而是必然。
儒商的目光在东方,而更多的商人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欧美作为近代工商业活动的中心和现代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在商业文化上积聚了大量成功的元素。商人出国考察一时成风,回国后如法炮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西方式的制度化运做,这种思潮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和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商人和企业家,大工业生产、变推销为营销、市场细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正是这个时候流入中国,并且被中国业界精英所实践。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仔细分析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成功者大多是有选择的吸收国外先进理念,而不是将企业管理全盘西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任何商业文化都必须通过适合国情的变通来实现本土化生存,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初,全力贯彻其西化管理,在管理人员的聘用也是安排清一色的外籍人员,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很不合适,看看今天,中国发展得最好的外资公司,无论是宝洁还是联合利华,或者是大众,他们都是在本土化上做得最坚决的公司。
商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文化精髓,中国的企业无疑都更多的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即使是美国通用电器这样的国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 GE 的发展也深深的带着他近 20 年的传奇 CEO 杰克 . 韦尔奇的个人痕迹。要构建企业的价值观,首先必须完成商人价值观的构建,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性情和民风差异极大,但这都没有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顽强的那部分,那就是对家庭和亲缘文化的重视,因此家族化成为中国商人在经营管理上的难以回避之痛。很多企业也尝试过产权所有者控股下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但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精神、管理智慧和职业操守并没有让商人们感受到了可以放手,相反,他们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使他们面临了极大的风险。 2000 年 11 月 2 日,在四年内一手将创维的销售业绩从 7 个亿做到 43.3 个亿的原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发表了一封《致创维销售系统全体员工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将他个人与创维集团四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陆强华本人则携创维 150 多号人马 ( 其中有 11 位原创维片区经理, 20 多位管理层上的核心干部 ) 集体跳槽至 “ 目前行业内最差的企业 ”—— 高路华。陆强华 的出走就使黄宏生倍感愤怒和无奈,也在业界形成了极大的震荡。事件的谁是谁非虽然一时难以定论,但陆强华出走事件无疑加剧了商人们的这种信念,那就是用一个家族内的人管理企业远比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的风险要小。两年之后,高路华宣告退出彩电行业,陆强华在高路华的用人唯亲和绝对权威成为高路华失败的罪魁,这在某种程度上使那些试图进行企业的非家族改造的企业家们心中又多了一层顾虑,而更多的家族企业身处其中,庞大的家族利益和亲缘情感维系着企业,当然也阻碍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的倒下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的话,那么三株公司从市场的大败退则给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商人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去追寻一种什么样的价值?除了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浪漫主义,或者革命激情,一个企业家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民营企业多灾多难,从最初的萌芽直到后来的发展,民营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政策考验和市场检验,而民营企业家似乎很难从过去那个狂热时代的狂热思维中脱身出来,刚经历了政治的狂热,马上又陷入经济的狂热,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企业家们留下的深深烙印。中国的商人在追寻着商业的本源,追寻着超越于物质和金钱之上的企业价值观,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价值观决定企业经营理念,只有理念决定未来。
最先的探讨并非源于国内,中国人打开国门的时候,亚洲不仅有了四小龙,也崛起了四小虎,更多的东南亚小国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汉语文化圈内开始盛行对儒家文化的研究,认为儒商是主宰亚洲经济振兴的绝对动力,这种对于孔孟哲学的推崇确有其现实意义,亚洲的新兴国家的确得益于儒家文化所主张的那种仁爱,博大、遵守纪律和崇尚亲情,人们努力劳动,商人报效国家,儒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商人形态,不仅为新加坡等东南亚商人所推崇,也得到了中国商人们的追捧,一时间,商人着急的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系统,以儒商自居,儒雅、博爱、仁厚、个人权威,在用人上以家族情感维系团队,主张建立企业的小社会,服从于企业家。而在具体的管理上则表现为关注员工、扶持弱小、实施人性化管理,讲究驭人与权谋,他们更多的是以情感而非制度来维系企业,这种儒商精神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商人,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其广阔的市场,成为很多商人们的终身价值追求。
儒家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振兴和崛起,都并不等于儒商就能够成为主宰商人价值观的一种潮流,更何况儒家思想作为已经有千年历史的体系,其价值观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悖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很多大儒一生的理想,而儒商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一个商人,不如说是一个社会价值的传播者和社会理想的实践者,理想主义必定多于现实主义,形式主义必定多于实用主义。而这种主义对于一个企业的伤害和对商业精神的违背,是不用置疑的,儒商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商人,但在价值观上,最终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商人价值取向,这似乎不是幸运,而是必然。
儒商的目光在东方,而更多的商人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欧美作为近代工商业活动的中心和现代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在商业文化上积聚了大量成功的元素。商人出国考察一时成风,回国后如法炮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西方式的制度化运做,这种思潮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和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商人和企业家,大工业生产、变推销为营销、市场细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正是这个时候流入中国,并且被中国业界精英所实践。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仔细分析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成功者大多是有选择的吸收国外先进理念,而不是将企业管理全盘西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任何商业文化都必须通过适合国情的变通来实现本土化生存,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初,全力贯彻其西化管理,在管理人员的聘用也是安排清一色的外籍人员,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很不合适,看看今天,中国发展得最好的外资公司,无论是宝洁还是联合利华,或者是大众,他们都是在本土化上做得最坚决的公司。
商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文化精髓,中国的企业无疑都更多的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即使是美国通用电器这样的国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 GE 的发展也深深的带着他近 20 年的传奇 CEO 杰克 . 韦尔奇的个人痕迹。要构建企业的价值观,首先必须完成商人价值观的构建,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性情和民风差异极大,但这都没有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顽强的那部分,那就是对家庭和亲缘文化的重视,因此家族化成为中国商人在经营管理上的难以回避之痛。很多企业也尝试过产权所有者控股下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但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精神、管理智慧和职业操守并没有让商人们感受到了可以放手,相反,他们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使他们面临了极大的风险。 2000 年 11 月 2 日,在四年内一手将创维的销售业绩从 7 个亿做到 43.3 个亿的原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发表了一封《致创维销售系统全体员工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将他个人与创维集团四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陆强华本人则携创维 150 多号人马 ( 其中有 11 位原创维片区经理, 20 多位管理层上的核心干部 ) 集体跳槽至 “ 目前行业内最差的企业 ”—— 高路华。陆强华 的出走就使黄宏生倍感愤怒和无奈,也在业界形成了极大的震荡。事件的谁是谁非虽然一时难以定论,但陆强华出走事件无疑加剧了商人们的这种信念,那就是用一个家族内的人管理企业远比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的风险要小。两年之后,高路华宣告退出彩电行业,陆强华在高路华的用人唯亲和绝对权威成为高路华失败的罪魁,这在某种程度上使那些试图进行企业的非家族改造的企业家们心中又多了一层顾虑,而更多的家族企业身处其中,庞大的家族利益和亲缘情感维系着企业,当然也阻碍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 有0 条评论,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