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资的倒掉!!!
2009-06-11 23:43:53 牛二
我讨厌两个词汇,一个是小资,另一个是知青,都显得做作而不切实际。李春波演唱《小芳》的时候,那歌词和语气里透露出来的几乎全部是一个城市地痞对一个村姑的意淫,地痞会写字会弹吉他,村姑会憨厚的笑,那条共同走过的小河就成了知青哄骗村姑的道具,只要有道具在,就有浪漫在,这就是知青的乡下生活哲学。
我无意于去嘲笑那个年代知青和无数村姑的相互结合,毕竟在一个寒冷的年代,能够找到一根火柴取暖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后来的知青回到城市,有的象秦香莲一样抛妻弃子,有的却承受了道德和亲情的责任,勇敢的牵着夫人粗糙的手进城来了,失去理想和爱情的年代,压抑人性的年代,知青没有过错,岁月没有过错。历史没有过错,自然一切爱情也就没有过错。
但是知青们仍然怀念着一段时光和一种理想,仍然涌动着文化人所特有的浪漫激情 。他们从来不敢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不敢相信年轻的时光其实已经随着一个时代的狂热而远去,他们甚至不愿意回忆起那些说假话,跳忠字舞,打小报告,帖大字报,搞文批武斗的年月,他们认为一切的过错都是时代和社会给予的,却几乎不愿承认,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必须为那个时代负责,倘若不是他们中的某些人将文学激情融入政治理想,倘若不是他们中涌现了象浩然那样的文革文学家,倘若不是知识沦落成了政治的附庸,他们怎么会令自己陷入灾难?
灾难已经过去,怀旧是唯一的情绪,知青酒楼应运而生,那些跟着改革春风重新走上国家舞台的知识分子又忍不住他们原始的优越感,搞起知青文化串联,说是文化串联,说的也就是喜欢将一吃饭喝酒的地方打上时代的烙印,美其名曰怀旧,二毛村的和牛头村的在知青酒楼相会,必定先有沧桑的笑,老套的寒暄,然后互相拍拍肩膀,做做手势,开始喝酒起来,一个灰蒙蒙的时代爬上了饭桌,抱怨,回忆,感叹,知青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宣泄和回忆着,留下名片,留下电话,过后在官场商场结成势力,这就是很大一部分官场知青派的由来。
我不能够用自己自私的想法去揣摩他们内心的思绪,但是我却不能够不被这个时代留下的精神财富所打倒和麻木,他们深感时代和命运辜负了他们的青春,因此他们要从失去的地方加倍索取,他们深感时不我待,因此趁了片刻的时光行享乐之事,今日之腐败黑暗,有多少人关乎于那个时代?今日在戏院酒楼按摩发廊风风月月的老气横秋,有多少人曾经走过那段岁月?一旦失去,就要索取,这样的人生逻辑扭曲了心灵,也继续侵蚀着被他们主宰的时代,我悲,是因为我看不到隧道的尽头和人性的宽容。
知青还如此义无返顾的走在这条路上,并且义无返顾的用他们走路的方法来教导着后人,官场哲学,情场靡乱,商场勾结,多疑,多怒,多恨,他们培育的知青文化最后成为一个流行的元素,这就是脱胎于知青文化的小资文化。
以前说到小资,言必称葡萄酒萨克司酒吧和苏格兰风笛,以为小资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或者崇洋媚外的生活方式,其实小资不是生活方式,这个人很可能混迹于贫民区,很可能身无分文也很可能抠门到底,一年难得喝一次葡萄酒吃一次麦当劳用一次烛光晚餐,但是这都不能够说明这个人不是小资,小资其实是一种虚妄的人生态度和空虚的文化优越感,自以为是的心灵强者和文化贵族,小资和那些整日在的高热舞,在街头说蹩脚英文,在公共场所嗲声嗲气说:YEAR!·!的新新一族有本质区别,小资有两种,一种是经历过文革的老小资,又称老一辈小资家,还有一种是对文革无甚亲身经历的小小资,这类小资多是老小资的直接和间接后代,在观念上受到过老小资的熏陶,却比老小资更狂,更傲和更另类,他们谈论米兰昆德拉,谈论第五代导演谈论施特劳丝和天鹅湖,他们游戏文化游戏娱乐也游戏风尘,渴望艳遇和一夜情,梦想一台车和一栋别墅,他们不肯花五块钱看京剧,却愿意花一万块听紫禁城三高演唱会,他们也偶尔会在接头施舍两个同伴给流浪汉,但是他们重视的永远是自己施舍的快感,而不是对弱者的同情,小小资现在出没于流行酒吧,染红了嘴唇,修细了眉毛,或者没有缘由的叹气,烦恼甚至颓废。他们凌晨两点以后上床,不是做爱就是睡觉。小小资比老小资更懂得人生的唯一和年轻的可贵。更道德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获得小资的心灵快感。他们的身边已经没有村姑的憨笑,没有小河作为道具,他们只有葡萄酒牛滓裤和无所不在的行为艺术,他们嘲弄自己也嘲弄别人,身上最后一毛钱用来打的而不是坐公交,假如正好只有一块钱,他们宁愿步行看风景,也不夹杂在众生之间挤公共汽车。
一切小资的优越感,首先来自于文化,然后来自于家庭,最后才来自于才华,至于金钱,他们有的是办法,偷,抢,借,骗,有钱,才能彻底小资,如果文化小资是一种小资的心灵方式,那么行为小资就是小资的外在示威,他们是存在的,另类的和应该值得重视的,当然同时也必须是富足的,他们看电影的时间超过看电视的时间,喝咖啡的时间超过喝白开水的时间,上饭店的时间超过在家吃饭的时间,自然他们的情人超过了他们的老公(婆),他们的朋友超过了他们的兄弟,他们的文化艺术沙龙超过了办公室会议。
但是小资以为自己小资着,并且还将一直小资下去,这似乎是小资的集体有意识行为,在有意识行为当中,他们却犯着无意识的过错,小资热衷于进口葡萄酒的异国情调,却不知那些其实是国外散装国内灌装,小资热衷于音乐,艺术与浪漫,却不知一切艺术的其实就是空虚的,小资出没于高档场所挥金如土,却不知那些侍应生当面客气在背后嘲笑他们是送钱的傻瓜,最要命的是中国的小资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离真正的资产阶级消费行为还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不管怎样,小资都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后面奔跑着的是后小资文化——新新人类文化,我们不妨来看70年代以来中国前卫集体的意识形式的发展脉络:知青—小资——新新人类。这些只不过是小资文化发展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而已,新新人类近来的崛起已经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深度革命,扮酷的谢廷锋和红透河山的F4,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人类的集体偶像,他们戴着塑料电子表,好好的牛仔裤膝盖上弄一破洞,他们染发,文身,叛逆的,疯狂的,但同时又是空虚和无畏的,新新人类抛弃了小资的一切优点,继承了小资的一切缺点,并且添加了欧美港台流行文化的无限元素,发展壮大起来。
旗帜依然鲜红,在风里有猎猎的气派,小资的倒掉并不是因为小资自己,而是因为这个变革社会储蓄的动力,小资继承了知青的遗产,却让新新人类这一新生力量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所有的小资很快会发现,他们的葡萄酒已经比不上统一冰红茶,他们是音乐沙龙已经比不上一个歌坛先混混的歌友会。他们的文化优越感已经被新新人类的年龄优越感和叛逆优越感所取代,小资继续埋头喝酒,关灯做爱,但是属于小资的黄金时代,其实在从来没有来到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
让,我们今夜的文字和心情,为小资文化饯行!
我无意于去嘲笑那个年代知青和无数村姑的相互结合,毕竟在一个寒冷的年代,能够找到一根火柴取暖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后来的知青回到城市,有的象秦香莲一样抛妻弃子,有的却承受了道德和亲情的责任,勇敢的牵着夫人粗糙的手进城来了,失去理想和爱情的年代,压抑人性的年代,知青没有过错,岁月没有过错。历史没有过错,自然一切爱情也就没有过错。
但是知青们仍然怀念着一段时光和一种理想,仍然涌动着文化人所特有的浪漫激情 。他们从来不敢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不敢相信年轻的时光其实已经随着一个时代的狂热而远去,他们甚至不愿意回忆起那些说假话,跳忠字舞,打小报告,帖大字报,搞文批武斗的年月,他们认为一切的过错都是时代和社会给予的,却几乎不愿承认,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必须为那个时代负责,倘若不是他们中的某些人将文学激情融入政治理想,倘若不是他们中涌现了象浩然那样的文革文学家,倘若不是知识沦落成了政治的附庸,他们怎么会令自己陷入灾难?
灾难已经过去,怀旧是唯一的情绪,知青酒楼应运而生,那些跟着改革春风重新走上国家舞台的知识分子又忍不住他们原始的优越感,搞起知青文化串联,说是文化串联,说的也就是喜欢将一吃饭喝酒的地方打上时代的烙印,美其名曰怀旧,二毛村的和牛头村的在知青酒楼相会,必定先有沧桑的笑,老套的寒暄,然后互相拍拍肩膀,做做手势,开始喝酒起来,一个灰蒙蒙的时代爬上了饭桌,抱怨,回忆,感叹,知青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宣泄和回忆着,留下名片,留下电话,过后在官场商场结成势力,这就是很大一部分官场知青派的由来。
我不能够用自己自私的想法去揣摩他们内心的思绪,但是我却不能够不被这个时代留下的精神财富所打倒和麻木,他们深感时代和命运辜负了他们的青春,因此他们要从失去的地方加倍索取,他们深感时不我待,因此趁了片刻的时光行享乐之事,今日之腐败黑暗,有多少人关乎于那个时代?今日在戏院酒楼按摩发廊风风月月的老气横秋,有多少人曾经走过那段岁月?一旦失去,就要索取,这样的人生逻辑扭曲了心灵,也继续侵蚀着被他们主宰的时代,我悲,是因为我看不到隧道的尽头和人性的宽容。
知青还如此义无返顾的走在这条路上,并且义无返顾的用他们走路的方法来教导着后人,官场哲学,情场靡乱,商场勾结,多疑,多怒,多恨,他们培育的知青文化最后成为一个流行的元素,这就是脱胎于知青文化的小资文化。
以前说到小资,言必称葡萄酒萨克司酒吧和苏格兰风笛,以为小资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或者崇洋媚外的生活方式,其实小资不是生活方式,这个人很可能混迹于贫民区,很可能身无分文也很可能抠门到底,一年难得喝一次葡萄酒吃一次麦当劳用一次烛光晚餐,但是这都不能够说明这个人不是小资,小资其实是一种虚妄的人生态度和空虚的文化优越感,自以为是的心灵强者和文化贵族,小资和那些整日在的高热舞,在街头说蹩脚英文,在公共场所嗲声嗲气说:YEAR!·!的新新一族有本质区别,小资有两种,一种是经历过文革的老小资,又称老一辈小资家,还有一种是对文革无甚亲身经历的小小资,这类小资多是老小资的直接和间接后代,在观念上受到过老小资的熏陶,却比老小资更狂,更傲和更另类,他们谈论米兰昆德拉,谈论第五代导演谈论施特劳丝和天鹅湖,他们游戏文化游戏娱乐也游戏风尘,渴望艳遇和一夜情,梦想一台车和一栋别墅,他们不肯花五块钱看京剧,却愿意花一万块听紫禁城三高演唱会,他们也偶尔会在接头施舍两个同伴给流浪汉,但是他们重视的永远是自己施舍的快感,而不是对弱者的同情,小小资现在出没于流行酒吧,染红了嘴唇,修细了眉毛,或者没有缘由的叹气,烦恼甚至颓废。他们凌晨两点以后上床,不是做爱就是睡觉。小小资比老小资更懂得人生的唯一和年轻的可贵。更道德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获得小资的心灵快感。他们的身边已经没有村姑的憨笑,没有小河作为道具,他们只有葡萄酒牛滓裤和无所不在的行为艺术,他们嘲弄自己也嘲弄别人,身上最后一毛钱用来打的而不是坐公交,假如正好只有一块钱,他们宁愿步行看风景,也不夹杂在众生之间挤公共汽车。
一切小资的优越感,首先来自于文化,然后来自于家庭,最后才来自于才华,至于金钱,他们有的是办法,偷,抢,借,骗,有钱,才能彻底小资,如果文化小资是一种小资的心灵方式,那么行为小资就是小资的外在示威,他们是存在的,另类的和应该值得重视的,当然同时也必须是富足的,他们看电影的时间超过看电视的时间,喝咖啡的时间超过喝白开水的时间,上饭店的时间超过在家吃饭的时间,自然他们的情人超过了他们的老公(婆),他们的朋友超过了他们的兄弟,他们的文化艺术沙龙超过了办公室会议。
但是小资以为自己小资着,并且还将一直小资下去,这似乎是小资的集体有意识行为,在有意识行为当中,他们却犯着无意识的过错,小资热衷于进口葡萄酒的异国情调,却不知那些其实是国外散装国内灌装,小资热衷于音乐,艺术与浪漫,却不知一切艺术的其实就是空虚的,小资出没于高档场所挥金如土,却不知那些侍应生当面客气在背后嘲笑他们是送钱的傻瓜,最要命的是中国的小资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离真正的资产阶级消费行为还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不管怎样,小资都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后面奔跑着的是后小资文化——新新人类文化,我们不妨来看70年代以来中国前卫集体的意识形式的发展脉络:知青—小资——新新人类。这些只不过是小资文化发展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而已,新新人类近来的崛起已经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深度革命,扮酷的谢廷锋和红透河山的F4,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人类的集体偶像,他们戴着塑料电子表,好好的牛仔裤膝盖上弄一破洞,他们染发,文身,叛逆的,疯狂的,但同时又是空虚和无畏的,新新人类抛弃了小资的一切优点,继承了小资的一切缺点,并且添加了欧美港台流行文化的无限元素,发展壮大起来。
旗帜依然鲜红,在风里有猎猎的气派,小资的倒掉并不是因为小资自己,而是因为这个变革社会储蓄的动力,小资继承了知青的遗产,却让新新人类这一新生力量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所有的小资很快会发现,他们的葡萄酒已经比不上统一冰红茶,他们是音乐沙龙已经比不上一个歌坛先混混的歌友会。他们的文化优越感已经被新新人类的年龄优越感和叛逆优越感所取代,小资继续埋头喝酒,关灯做爱,但是属于小资的黄金时代,其实在从来没有来到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
让,我们今夜的文字和心情,为小资文化饯行!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 有0 条评论,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