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著作 >> 综合报道
华商批判(第三章) - 生而复死 !!!
2009-06-12 14:53:01 牛二
[字体: ]
  第三章:生而复死 

  人生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映衬,个人的光芒无论如何耀眼,折射的不过是时代的光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上个世纪 2  30 年代达到了他们整体繁荣的颠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获得了宝贵的修养生息的时间,这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中国的发展取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以洋务运动和买办资本为主流的资本家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上海,武汉,天津,广州,东北的现代产业尽情的释放着他们一直被压抑的能量,中国,似乎即将融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流。 

  历史不会嘲笑强者,但是历史对于弱者则绝不止于嘲笑,则更多的是嘲弄、是抨击、是抛弃,正当中国的民族产业以它自己所独有的执着发展的时候,日本这个长期朝贡于中华体系的东亚新兴强国,开始酝酿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梦想,中国人又不得不接受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加予的枪炮与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赢了,但却没有赢得战胜国应有的权利,此次日本自甲午海战后再度来犯,比之前次更有了深远的谋略和更多的自信,当国土变成沙场,当田园变成屠场的时候,中国近代工商业的黄金时期也一去不复返了。 1949 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成为了产业的主宰力量。 

  人生是一个时代的映衬,商人几乎在新中国绝迹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纯粹而狂热的社会主义理想,主宰了中国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工农兵学商,这是那个时代对于社会层次的排序,商人和以往任何时代一样排于末流,除了走村串巷的货郎以外,中国人似乎已经没有了商人,而作为一种人生方式,商人也彻底的退出了时代的舞台。 

  尽管时代已经远去,但对历史的关照仍然会让今天的商人们赢得思维的灵感,民国时期的商人,一直与跨国资本和帝国主义进行着艰苦的抗争,国外企业对中国民族产业的强大压力,使商人们在心志、智慧和决心上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而同时代的华商,在东南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前文所提到的陈嘉庚即是这种华商的杰出代表。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