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批判(第四章) - 怒海狂潮 !!!
2009-06-12 14:51:28 优品网络
第四章:怒海狂潮
1979 年经济改革,私人经济被第一次承认,这个始于农村,发展于城市的经济改革,使无数具有经商天赋与创业梦想的人找到了一个舞台,个体户、零售商、包工头直到公司董事长,这是很多身经商海的人的真实写照。历史第一次赋予了商人们巨大的机遇,尽管开始的时候,人们都小心翼翼、犹抱琵琶,但汉正街的小商贩们见证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冲动,义乌也一举成为个体户的天下,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但其中所蕴涵的划时代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任何其他领域,人们开始与商人和商业亲密接触,用经营的态度面对人生,人们开始以金钱来实现物质追求,以努力来实现财富增长,除了从政,这个社会的精英们又找到了从商这个展示能量的机遇。
汉正街是武汉的一条狭长的小街,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汉正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人们聚集在这里进行着大小不同的买卖,无数货物通过这里周转到全国各地,汉正街的个体户几年下来不乏资产上万的万元户,但更具传奇色彩的据说是些资产累积超过百万的在当时绝对算得上超级巨富的人,小小汉正街,正在成长着中国新生代商人最原始的梦想。
以至于后面在一夜之间,我们就听说了以下名字,史玉柱,牟其中,年广九,一个是做脑黄金的保健品教父,后来大举进军软件业和房地产业;一个是靠做易货贸易起家的边贸商人,用羽绒服换来了一架大飞机,后来扬言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引入南亚暖湿气流,另一个是一个炒瓜子的傻子,傻子瓜子成为了天下名牌。这一代商人,明显带着政治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狂热的革命主义激情,且不说牟其中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发展高原农业在科学上仅存渺茫的理论性,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说不定会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与其说这是一种商业创意,不如说这是一种政治梦想以商业豪情表现的极端方式,作为商人,牟其中曾经有过偶然的成功,作为政客,牟其中却有其深远的计划和良苦的用心,而英雄主义情结则是导致其狂热情绪的主要精神动力。后来牟其中南德集团甚至会为了一个明显带有欺诈性的项目投资 20 万,高薪请来知识精英,占据高档的写字楼,号称进军多个产业,与国际巨头联合组建商业航母,向银行大规模融资。一时间媚体聚焦,公众关注,牟其中的自我宣传与炒做功底令人叹服。直到最后涉嫌信用诈骗锒铛入狱时牟其中仍放言其很快就会出来继续他未竞的梦想,打造牟氏商业帝国。不论牟其中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作为一个商业传奇,牟其中已经终结;而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也一度面临家族的纷争,直到今天日渐势微,这是第一代商人的悲剧性宿命。事实证明,浪漫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激情主义替代不了商场的客观规律,在商须言商,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
所以,当今天我们以局外人的角度来回望过去那段躁动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清晰的看见改革开放站在潮头的商人,他们那种无法抑制的躁动、内心蓄积已久的热情。即使我们今天仍不能原谅其在投资与经营上的盲目,但我们仍需要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勇气鼓掌欢呼。
国营企业家也以商人的姿态第一次出现在社会的聚光灯下,长虹的倪润锋、海尔的张瑞敏、 TCL 的李冬升,他们以企业家的身份成为国有商人阶层。倪润峰的霸气、张瑞敏的大气、李冬升的灵气使他们成为了新一代国有企业家的代表。在另一个层面,联想的柳传志身历 1993 年各界对联想贸工技道路的置疑一路走来,在 90 年代末成为亚太微机销量第一,这些久负盛名的企业家们,带领企业从原始的混沌状态一路走来,成为当代著名品牌,他们具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拥有绝对的权威和个人魅力,倘若我们认为这种魅力还不够的话,我们不妨看看长虹在 90 年代末试图垄断彩电上游产业彩管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倪润峰因此一度退居二线,但此后的长虹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和一贯具有的霸气,直到倪润峰复出,推出长虹背投,才扭转颓势。这些企业共有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核心,这个核心拥有无比的人格魅力和绝对的权威,并以个人的强大意志推进着企业发展的进程。企业的发展仍然带有企业家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但同牟其中、史玉柱等企业家仍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他们对商业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对经营管理的独到了解,因此他们才能够以一己之身带动一个巨大的企业风雨前行,最重要的是这一群人身负重大的政治责任,由不得他们去做那些将喜马拉雅山炸掉的不可能实现之梦,这些明星企业家们是中国国企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以自己全面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把握力成为一代赢家。
吴炳新在 1994 年的时候开始做公司,后来就做了保健品三株口服液,在汽车上做广告、在药店前挂横幅、在闹市中发传单、在居民区递报纸,、农村搞活动、在电视播专题,一时间,天上地下都充斥着三株口服液的字眼,中国有史以来最庞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营销运动开始了。三株口服液开始供不应求,经销商排队要货,这可能是中国自有商业历史以来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多达数十万的营销队伍活跃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小到每个村镇都建立了宣传站,派有联络员,每个分公司开印一次宣传单少则数十万份,多则上百万份,承接三株公司印务的印刷厂每月至少能够接到一次定单。三株公司勤快的宣传员和富有理想的执行经理层执着而狂热,他们坚定的相信,用不了几年,三株公司就会成为世界五百强和医药企业二十强。他们在总裁吴炳新的带领下连续发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季战役和冬季决战,这种近乎军事化的营销战役推行人海战术、活动战术和电视专题战术,至 1997 年末,三株公司当年实现销售 80.6 亿元人民币,一举占领国内保健品市场份额 60% 以上,成为中国现代营销史上的奇迹,而业界也在观望和质疑中不得不接受这种运动式营销的威力。
没有梦想的生活是枯燥的,没有梦想的企业家就会成为将死的灵魂,吴炳新可能没有料到,自己当初的小公司能够以神奇般的速度达到让国人仰羡的地步,他更没有想到,就在他以同样的运动式营销使生态美化妆品迅速成为国内三大品牌的时候,危机已经开始了,庞大的队伍、对疗效的过度宣传、终端控制的无力、营销人员的背叛、市场之间的串货和消费者的诉讼,都已经迫使三株公司销量直线下滑,至 1998 年末,三株惊人的倒退, 1999 年初即全面退出市场,其没落速度之快和其崛起速度一样令人吃惊。
三株公司的成败早已有人分析透彻,但是导致三株公司失败的并非那些战略,乃是企业家僵化的思想和固执的个性,三株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发报纸、搞活动、做有效病例(专题)是其营销之“三大法宝”,最先这些方式因为其新颖、直接和消费者深度沟通而得到青睐,但到了后期,消费者已经集体厌倦这种最先让他们觉得新奇的方式,尽管如此,吴炳新痴心不改,仍然坚持三大法宝,并继续在生态美化妆品这一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上采用三株口服液的营销战略战术,其失败与其说是被市场所抛弃,不如说是一个企业家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说过,你过去十年成功的经验,很有可能成为你未来十年失败的原因,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而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固执思维则是一个不思变革的企业家失败的根源,因此,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家长式的一言堂极有可能使一个企业因为企业家的个人缺陷而陷入失败。这不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值得我们深深警戒。
1979 年经济改革,私人经济被第一次承认,这个始于农村,发展于城市的经济改革,使无数具有经商天赋与创业梦想的人找到了一个舞台,个体户、零售商、包工头直到公司董事长,这是很多身经商海的人的真实写照。历史第一次赋予了商人们巨大的机遇,尽管开始的时候,人们都小心翼翼、犹抱琵琶,但汉正街的小商贩们见证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冲动,义乌也一举成为个体户的天下,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但其中所蕴涵的划时代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任何其他领域,人们开始与商人和商业亲密接触,用经营的态度面对人生,人们开始以金钱来实现物质追求,以努力来实现财富增长,除了从政,这个社会的精英们又找到了从商这个展示能量的机遇。
汉正街是武汉的一条狭长的小街,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汉正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人们聚集在这里进行着大小不同的买卖,无数货物通过这里周转到全国各地,汉正街的个体户几年下来不乏资产上万的万元户,但更具传奇色彩的据说是些资产累积超过百万的在当时绝对算得上超级巨富的人,小小汉正街,正在成长着中国新生代商人最原始的梦想。
以至于后面在一夜之间,我们就听说了以下名字,史玉柱,牟其中,年广九,一个是做脑黄金的保健品教父,后来大举进军软件业和房地产业;一个是靠做易货贸易起家的边贸商人,用羽绒服换来了一架大飞机,后来扬言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引入南亚暖湿气流,另一个是一个炒瓜子的傻子,傻子瓜子成为了天下名牌。这一代商人,明显带着政治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狂热的革命主义激情,且不说牟其中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发展高原农业在科学上仅存渺茫的理论性,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说不定会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与其说这是一种商业创意,不如说这是一种政治梦想以商业豪情表现的极端方式,作为商人,牟其中曾经有过偶然的成功,作为政客,牟其中却有其深远的计划和良苦的用心,而英雄主义情结则是导致其狂热情绪的主要精神动力。后来牟其中南德集团甚至会为了一个明显带有欺诈性的项目投资 20 万,高薪请来知识精英,占据高档的写字楼,号称进军多个产业,与国际巨头联合组建商业航母,向银行大规模融资。一时间媚体聚焦,公众关注,牟其中的自我宣传与炒做功底令人叹服。直到最后涉嫌信用诈骗锒铛入狱时牟其中仍放言其很快就会出来继续他未竞的梦想,打造牟氏商业帝国。不论牟其中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作为一个商业传奇,牟其中已经终结;而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也一度面临家族的纷争,直到今天日渐势微,这是第一代商人的悲剧性宿命。事实证明,浪漫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激情主义替代不了商场的客观规律,在商须言商,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
所以,当今天我们以局外人的角度来回望过去那段躁动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清晰的看见改革开放站在潮头的商人,他们那种无法抑制的躁动、内心蓄积已久的热情。即使我们今天仍不能原谅其在投资与经营上的盲目,但我们仍需要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勇气鼓掌欢呼。
国营企业家也以商人的姿态第一次出现在社会的聚光灯下,长虹的倪润锋、海尔的张瑞敏、 TCL 的李冬升,他们以企业家的身份成为国有商人阶层。倪润峰的霸气、张瑞敏的大气、李冬升的灵气使他们成为了新一代国有企业家的代表。在另一个层面,联想的柳传志身历 1993 年各界对联想贸工技道路的置疑一路走来,在 90 年代末成为亚太微机销量第一,这些久负盛名的企业家们,带领企业从原始的混沌状态一路走来,成为当代著名品牌,他们具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拥有绝对的权威和个人魅力,倘若我们认为这种魅力还不够的话,我们不妨看看长虹在 90 年代末试图垄断彩电上游产业彩管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倪润峰因此一度退居二线,但此后的长虹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和一贯具有的霸气,直到倪润峰复出,推出长虹背投,才扭转颓势。这些企业共有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核心,这个核心拥有无比的人格魅力和绝对的权威,并以个人的强大意志推进着企业发展的进程。企业的发展仍然带有企业家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但同牟其中、史玉柱等企业家仍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他们对商业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对经营管理的独到了解,因此他们才能够以一己之身带动一个巨大的企业风雨前行,最重要的是这一群人身负重大的政治责任,由不得他们去做那些将喜马拉雅山炸掉的不可能实现之梦,这些明星企业家们是中国国企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以自己全面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把握力成为一代赢家。
吴炳新在 1994 年的时候开始做公司,后来就做了保健品三株口服液,在汽车上做广告、在药店前挂横幅、在闹市中发传单、在居民区递报纸,、农村搞活动、在电视播专题,一时间,天上地下都充斥着三株口服液的字眼,中国有史以来最庞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营销运动开始了。三株口服液开始供不应求,经销商排队要货,这可能是中国自有商业历史以来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多达数十万的营销队伍活跃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小到每个村镇都建立了宣传站,派有联络员,每个分公司开印一次宣传单少则数十万份,多则上百万份,承接三株公司印务的印刷厂每月至少能够接到一次定单。三株公司勤快的宣传员和富有理想的执行经理层执着而狂热,他们坚定的相信,用不了几年,三株公司就会成为世界五百强和医药企业二十强。他们在总裁吴炳新的带领下连续发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季战役和冬季决战,这种近乎军事化的营销战役推行人海战术、活动战术和电视专题战术,至 1997 年末,三株公司当年实现销售 80.6 亿元人民币,一举占领国内保健品市场份额 60% 以上,成为中国现代营销史上的奇迹,而业界也在观望和质疑中不得不接受这种运动式营销的威力。
没有梦想的生活是枯燥的,没有梦想的企业家就会成为将死的灵魂,吴炳新可能没有料到,自己当初的小公司能够以神奇般的速度达到让国人仰羡的地步,他更没有想到,就在他以同样的运动式营销使生态美化妆品迅速成为国内三大品牌的时候,危机已经开始了,庞大的队伍、对疗效的过度宣传、终端控制的无力、营销人员的背叛、市场之间的串货和消费者的诉讼,都已经迫使三株公司销量直线下滑,至 1998 年末,三株惊人的倒退, 1999 年初即全面退出市场,其没落速度之快和其崛起速度一样令人吃惊。
三株公司的成败早已有人分析透彻,但是导致三株公司失败的并非那些战略,乃是企业家僵化的思想和固执的个性,三株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发报纸、搞活动、做有效病例(专题)是其营销之“三大法宝”,最先这些方式因为其新颖、直接和消费者深度沟通而得到青睐,但到了后期,消费者已经集体厌倦这种最先让他们觉得新奇的方式,尽管如此,吴炳新痴心不改,仍然坚持三大法宝,并继续在生态美化妆品这一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上采用三株口服液的营销战略战术,其失败与其说是被市场所抛弃,不如说是一个企业家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说过,你过去十年成功的经验,很有可能成为你未来十年失败的原因,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而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固执思维则是一个不思变革的企业家失败的根源,因此,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家长式的一言堂极有可能使一个企业因为企业家的个人缺陷而陷入失败。这不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值得我们深深警戒。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 有0 条评论,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