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世界杯特别球评之(二)
2009-06-11 22:35:58 牛二
Macau (澳门)
澳门自十六世纪开埠以来,由一避风港的小泊口逐渐转变为前往中国及日本经商必经之地。澳门曾经是亚洲局势转变时难民的避难所,这个地方也象徵了容忍、和睦相处以及中葡人士的生命力。
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在发现前往印度新航线後,随即尝试打开前往远方及东方神秘王国之路,以便能和它们建立贸易关系
马六甲是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向东方扩张的一个策略性地点,葡萄牙人在这里开展了与中国人的首度接触。航海家欧维士就是在那里出发,成为第一为航行于中国海域的欧洲人。这些初步的接触为葡萄牙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贸易打下基础。
在这个葡萄牙人居住下来的小泊口建有一座供奉妈祖的庙宇,据专家指出,澳门的洋名就是由阿马海岬,即阿妈阁转讹而来
葡萄牙人以这个小半岛为根据地,开展贸易,在接近一个世纪(1543-1639)的中日通商贸易中占有首要之地位,在这世界的一角留下了文明的足迹。天主教会伴同葡萄牙人与东方建立关系,其中以耶稣会为代表,不仅向东方各地(包括中国和日本)传教,同时亦成立了圣保禄学院,它是一个培训中心,也是天主教在亚洲的传播中心。至今依然屹立的圣保禄教堂庄严的门面(即牌坊)就是见证。最初,葡萄牙人是这些东方口岸出现的唯一西方民族,但自十七世纪起,荷兰人及英国人加入与之竞争(荷兰人在一六*四一年霸占马六甲)。英国人和荷兰人因垄断生丝及白银而获利,同时又将东方的精致产品引入欧洲。
因此,澳门自一六零三年开始就成为荷兰人屡攻的目标,其中以一六二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最激烈。直至今日,为纪念当年获胜,这一日在澳门仍被定为城市日。另一方面,英国人由於拥有先进科技--以蒸汽船革新了其古老的运输系统,因此逐渐垄断了中国对外贸易,并利用澳门这个与葡萄牙建有联盟关系的地方作为进入中国的大门。直到一八四二年在鸦片战争英国获胜後,英国人开始以香港为落实其政策的基地,使香港日後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市之一。
香港因为拥有比澳门更优良的港口,可停泊远洋的巨轮,因而得以迅速发展;而澳门因面临竞争的冲击、大量人才流向更有发展机会的地方,经历了几近一世纪的衰落
葡方曾就澳门的状况分别在一六八七年及一七五三年派大使到北京商讨,但没有结果。 其後,及至一八八七年中葡双方使节经过二十多年的往返谈判,终於在翌年八月廿八日签订里斯本协议和通商及友好条约(从未获北京确认),承认葡萄牙在澳门的最高权力。
自十八世纪末,澳门城市不断发展,一直到目前的规模。其改变除河床冲积及新填海工程令土地扩大外,另一方面,大量移民的涌入,使澳门人口不断增加--最显著的是一九三七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日本侵略中国,香港亦沦入日军手中;及中国大陆政局动荡,逃难的狂潮令澳门人口剧增--这些因素改变了澳门的面貌、建筑、日常生活、风俗、环境,尤其是经济。
严格来说,澳门从来不曾是殖民地,尤其是与其他前葡国殖民地比较的话。因此,当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推翻独裁统治,政权发生更替,葡萄牙放弃其殖民帝国时,非殖民化过程对澳门影响极小。
里斯本政府实行非殖民化政策,四个世纪以来首次对澳门政治行政制度正式作出规定。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中葡两国签订复交协定时拟出第一个政治上可行的方案。当时在巴黎签署的声明明确提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含蓄地承认了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
早在一九七四年四月革命之後,葡国即宣布,里斯本无意违反北京当局的意愿去保留对澳门的主权,从而重新打开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求解决澳门政治制度的大门
澳门自十六世纪开埠以来,由一避风港的小泊口逐渐转变为前往中国及日本经商必经之地。澳门曾经是亚洲局势转变时难民的避难所,这个地方也象徵了容忍、和睦相处以及中葡人士的生命力。
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在发现前往印度新航线後,随即尝试打开前往远方及东方神秘王国之路,以便能和它们建立贸易关系
马六甲是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向东方扩张的一个策略性地点,葡萄牙人在这里开展了与中国人的首度接触。航海家欧维士就是在那里出发,成为第一为航行于中国海域的欧洲人。这些初步的接触为葡萄牙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贸易打下基础。
在这个葡萄牙人居住下来的小泊口建有一座供奉妈祖的庙宇,据专家指出,澳门的洋名就是由阿马海岬,即阿妈阁转讹而来
葡萄牙人以这个小半岛为根据地,开展贸易,在接近一个世纪(1543-1639)的中日通商贸易中占有首要之地位,在这世界的一角留下了文明的足迹。天主教会伴同葡萄牙人与东方建立关系,其中以耶稣会为代表,不仅向东方各地(包括中国和日本)传教,同时亦成立了圣保禄学院,它是一个培训中心,也是天主教在亚洲的传播中心。至今依然屹立的圣保禄教堂庄严的门面(即牌坊)就是见证。最初,葡萄牙人是这些东方口岸出现的唯一西方民族,但自十七世纪起,荷兰人及英国人加入与之竞争(荷兰人在一六*四一年霸占马六甲)。英国人和荷兰人因垄断生丝及白银而获利,同时又将东方的精致产品引入欧洲。
因此,澳门自一六零三年开始就成为荷兰人屡攻的目标,其中以一六二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最激烈。直至今日,为纪念当年获胜,这一日在澳门仍被定为城市日。另一方面,英国人由於拥有先进科技--以蒸汽船革新了其古老的运输系统,因此逐渐垄断了中国对外贸易,并利用澳门这个与葡萄牙建有联盟关系的地方作为进入中国的大门。直到一八四二年在鸦片战争英国获胜後,英国人开始以香港为落实其政策的基地,使香港日後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市之一。
香港因为拥有比澳门更优良的港口,可停泊远洋的巨轮,因而得以迅速发展;而澳门因面临竞争的冲击、大量人才流向更有发展机会的地方,经历了几近一世纪的衰落
葡方曾就澳门的状况分别在一六八七年及一七五三年派大使到北京商讨,但没有结果。 其後,及至一八八七年中葡双方使节经过二十多年的往返谈判,终於在翌年八月廿八日签订里斯本协议和通商及友好条约(从未获北京确认),承认葡萄牙在澳门的最高权力。
自十八世纪末,澳门城市不断发展,一直到目前的规模。其改变除河床冲积及新填海工程令土地扩大外,另一方面,大量移民的涌入,使澳门人口不断增加--最显著的是一九三七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日本侵略中国,香港亦沦入日军手中;及中国大陆政局动荡,逃难的狂潮令澳门人口剧增--这些因素改变了澳门的面貌、建筑、日常生活、风俗、环境,尤其是经济。
严格来说,澳门从来不曾是殖民地,尤其是与其他前葡国殖民地比较的话。因此,当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推翻独裁统治,政权发生更替,葡萄牙放弃其殖民帝国时,非殖民化过程对澳门影响极小。
里斯本政府实行非殖民化政策,四个世纪以来首次对澳门政治行政制度正式作出规定。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中葡两国签订复交协定时拟出第一个政治上可行的方案。当时在巴黎签署的声明明确提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含蓄地承认了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
早在一九七四年四月革命之後,葡国即宣布,里斯本无意违反北京当局的意愿去保留对澳门的主权,从而重新打开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求解决澳门政治制度的大门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 有0 条评论,查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