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综合报道
威客一族 网络世界的赏金猎手
2009-05-21 14:02:24 优品网络
[字体: ]
  

核心提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泡在网上,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就可以靠智慧赚钱,他们就是“威客一族”。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的威客族达上百万,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威客”成为为数不多的“逆势”发展行业。威客能否继博客、播客后引发互联网的又一浪潮?威客族的生存状态如何?近日,晨报记者走近几位威客及威客网站运营者,为您揭开其中的“秘密”。

  威客的三种挣钱模式

  ■模式一 任务悬赏制

  任务发布者发布任务※全额预付现金给威客网站※众多威客参与任务※任务奖金80%支付给作品最好的一名威客

  ■模式二 招标制

  发布者发布任务※支付少量订金或不支付奖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任务发布者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发布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

  ■模式三 威客地图

  威客网站开设威客空间或工作室※任务发布方通过技能关键词查询威客或智力作品※双方通过站内留言,Email,即时通讯,电话,直接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确定是否合作※合作后双方可以在威客网站进行相互评价威客们的漫画像。

  威客行情

  ◆◆◆威客网:金融危机中“逆势行业”

  “给刚出生的双胞胎起名字”、“给快餐店设计个logo”、“给病人排个专家号”……这些看似有趣的“任务”就可以帮你赚到钱。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很多行业时,有一些行业却得益于“金融危机”而发展起来。2009年春节前,国内最大的威客网“猪八戒”每天的交易额在2万元左右,春节过后,“猪八戒”每天的交易额上升到20万元,翻了几番。

  “因为金融危机,一些中小企业缩减开支,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他们试着把一些‘活’通过网上‘外包’。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下工作难找,让更多人变身威客。”猪八戒网站的创立者朱明跃坦言。

  威客是英文“witkey(智慧的钥匙)”的音译,意思是指可以让智慧、知识、专长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入的人。而威客网站则是一个平台,让威客们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让“需要帮助”的人找到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并获得帮助。

  国内第一个威客模式的网站 “K68”成立于2004年,创立人阿康受一本名叫《横刀立马》的小说启发,将“悬赏”模式引入到网站中。2004年4月12日,K68接到了“第一号”任务,客户以300元的价格悬赏制作“flash片头”,K68将客户付费的80%即240元支付给选中设计者,20%留给网站。此后“猪八戒”、“任务中国”、“威客中国”、“创意网”等越来越多的威客网站的相继诞生,威客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威客”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叫刘锋。2005年,刘锋在中科院读MBA,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他注意到已经形成了独特悬赏模式的几个 “在线工作平台”,将其命名为“威客”。因为多以设计、创意“任务”为主,威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抢了广告公司的单,但同时也给一些广告公司带去合作的机会。

  广州一家广告公司近来接连遭受“打击”,已经快谈妥的2万元和8万元的两个单子“飞”了,再一找发现客户去了威客网直接招标了。不过一些广告公司也把这看成是一种机遇,“我们可以到威客网上去找活儿,这样省去了养业务员的费用。网上的客源比我们这儿要多很多,一旦竞标拿下以后就有可能成为长期客户。”一家广告公司老总告诉记者。

  ◆◆◆悬赏帖:百元征集“求爱”方案

  在威客网上发布任务有一个特点:就是“花最少的钱”。记者登录了几家威客网站,发现网上发布的任务不仅五花八门,而且价格低廉,基本在50元、几百元、最多的不过一两千元。“这就是吸引中小企业发布任务的原因。设计个logo,找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要花2000元,威客网上花200元就可以征集到。”K68网站的阿康说。

  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的威客网站近百家,发布的任务最多的是设计、创意方面的,当然也有不少很特别的“任务”。一位西安病人想去成都一家医院看疑难杂症,又担心挂不到专家号白跑一趟。于是尝试着在威客网上发布了一条“任务”,悬赏“200元挂专家号”,“任务”发出后,2000多人跟帖竞标,最后“任务”神奇地被这位成都专家的亲戚竞到了。

  一位大学男生看上了学校图书馆新来的管理员,苦于不知道如何表白。于是出100元征集方案。300多人跟帖,最后男生选中了成都一名威客提供的“三步走”方案。

  一名乡村教师准备进城工作,该托的关系都找好了,就剩下一个调动申请没有写,因为想把调动申请写得声情并茂,这位乡村教师出300元在威客网上征集作品,结果征集到一位全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帮助。

  ◆◆◆威客族:中标经历帮助找工作

  威客“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在“威客世界”里,陈怡算得上是名人。2006年9月2日,陈怡作为威客代表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报道结束后,很多企业慕名找到陈怡。“我应该是威客中的幸运儿。”陈怡说,如今即使自己不去威客网接活,依靠在威客网积累的业缘也已经可以拿到不菲的报酬了。

  “通过威客积累业缘”是一部分威客爱好者的目的。除此之外,贴补家用、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威客们喜欢这项工作的原因。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所有威客网站的总注册量有1000万,除去重复注册,国内的威客保守统计在200到300万人次。

  这些威族中有在校的大学生、家庭主妇、企业白领,还有上了年纪的退休工人。其中80%为兼职人员。威客们有自己的圈子。他们通过互联网结识并成为很好的朋友,他们也常常会在线下聚会,一起交流经验,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人生价值。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把威客当作自己“找工作”的一个资本。广州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餐饮企业应聘策划,由于没有经验没被选中。而一年后,小伙子拿着在威客网上竞标到的13个任务,很顺利地被录取。

  山东泰安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威客告诉记者,每次中标他都要求威客网站的管理员寄给他一份中标荣誉证书。原本是想留作纪念的,没想到竟然在人事局评审中级职称时起了作用。因为一沓厚厚荣誉证书,他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在北京一家网站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威客高宝贵说,威客门槛低,不重学历,重能力,八仙过海,各尽所能,不仅能赚到钱,还能长见识,所以非常吸引年轻的朋友去尝试。但是新入行的威客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先找一些价位低的、容易的,建立信心。不过,如果没有中标也不要灰心,多看看客户的要求,多看看别人成功的作品,寻找灵感。从2008年中旬到现在,高宝贵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竞标了一些简单的logo设计,已经赚得4000元人民币。

  威客陈怡认为,这个职业不适合全职做,收入不稳定。尤其是现在知道威客的人多了,一个标通常有好几百人投,中标的几率太低。新入行的威客应该多积累经验,千万别抱着赚钱的目的,做威客重在锻炼。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查看评论